成长在路上

每个人都走在,寻找自我的路上

专注的力量


今天听冬吴相对论《专注的幸福》,内心感慨良多。一,专注是一种内心的力量,内心不冲突,不挣扎,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;二、一件简单而重复的事情,比如擦皮鞋,比如养花,其实别有洞天,能借由专注于这类的事获得平静,所以反而是从事这类手工作业的人容易得“道”,容易幸福,而我们这种整天被碎片信息轰炸的人容易精分;三、今天知乎推了一篇文,叫《门诊生存手册》,笔者(职业是医生)写到她儿子发高烧,送去急诊偏碰上人多嘈杂,护士顾不过来,又扎不准针,害孩子吃了几次苦头,最后来了一个护士,虽然笔者老公还在抱怨,但笔者留意到一个细节,“我看那护士一点表情也没有,只是认真打针,完全不受周围环境影响,我终于开始觉得有点安心。这一针终于打出了非常漂亮的一针,药水走得顺,固定好后孩子就不哭了“,这段描述非常动人,让我联想到一个气定神闲的高手,”一点表情也没有,只是认真(做手上的事),完全不受周围影响“,隔着屏幕,都能感受到这种力与场。在《学习之道》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,那个国际象棋和太极推手的双料冠军,在专注之下,可以感受到棋盘上的千变万化,也可以感受到对手的动作变慢。原来《学习之道》讲的不是学习,竟然是专注之道。

这提醒了我,在做事之前,要把内心理顺,内心不冲突,不挣扎,事情就能一气呵成。每个高效的一天,基本都是前期做了很多理顺内心的工作,在心里反复地强化目标,逼自己排除干扰去关注下一步动作,直到心里有一条清晰的脉络,然后就能驾驭环境的变化了。这也许就是David Allen说的Get Ready的状态,准备好一池平静的水,等待一粒石子击破水面,然后报以完美的涟漪。这才是道,而任何软件、方法论只是器,抛弃了道而依赖器来Get Things Done是不现实的。

这也让我对专注有了更深的领会。教孩子专心,有时仅仅帮她屏蔽分心之物还不够,靠指责打骂更是下策。专注是一种心理能量,也就是一种气场,是可以互相影响的。走到一个庄严肃穆之地,容易变得庄严肃穆,走到一个绚烂缤纷之地,也容易变得绚烂缤纷。既要创造出专注的环境,也要创造出专注的氛围,来影响周遭的人。如果自己都坐定下来认真阅读一本书都做不到,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安下心神认真做事呢?


评论

© 成长在路上 | Powered by LOFTER